捷運新北投線開通那麼久,
從來沒有去過一趟,
但在網路上發現....北投人有一棟那麼漂亮的圖書館,
就趁著假日跑了一趟~
要到【新北投】站,首先要先坐淡水線到【北投】站換車,
而北投站是mv與偶像劇的熱門景點!
北投站位於原台鐵北淡線北投站舊址,
因兼具通往新北投支線之轉運站,
故設有一座島式月台及兩座側式月台,
為淡水線唯一具有四股軌道之車站。
北投站的設計,感覺很像火車站,一點都不像捷運~
月台上的柱子、公共設施,運用各種對比強烈的顏色表示。
讓整個車站充滿了現代感與設計感。
該站位居爾後與關渡平原聯絡之前哨車站地位,
故預留容量。基地面積為一般車站之一倍半,且車站外型較為特殊。
屋頂結構採用空間衍架及玻璃帷幕牆,車站面積含側牆達8000平方公尺,
空間衍架基本構架係由半八面體及四面體組合而成,一個四面體兩端銜接八面體,
空間衍架的下弦桿部分形成一方形格,方格之上為金字塔形,
其弦皆為等長,金字塔形成第二層方形格即為上弦桿,
上弦桿件、下弦桿件及等長之斜桿以球體連接。
總計含有2806個大小不同的球體以及10516支粗細不一的桿件,
球體依安裝位置、方向及承重之不同分為六種尺寸,
由實心鐵塊鍛造而成,最大的球體直徑為17公分,
可同時連接各方向10支粗細不同的桿件。
要不是車箱上有"北投"字樣,
這張照片還真的蠻像在日本拍的感覺~
一出站後...天空"狀態"還算ok。
希望不要"白茫茫"一片就好........
暖冬的關係...現在葉子才轉紅...
溫泉博物館就在圖書館旁,
因為路線的關係,所以先經過博物館。
正好看到一家人在拍照,
就假裝在拍建築的把他們不小心的入鏡。
1913年6月仿日本靜岡縣伊豆山溫泉方式興建,
為當時東亞最大的公共浴池,
1998年以此成立"北投溫泉博物館"定為三級古蹟(1997)。
博物館給我的感覺很像淡水的紅毛城,
可能因為一樣是紅磚牆的關係吧!
因為是三級古蹟,
為了維護上的方便,
入內有人數上的限制及要脫鞋的規定。
感覺一直很沒fu......所以沒打算進去看看。
可能因為...心裡想「不過是紅磚、古蹟嘛!」
不就這樣......
今天天氣雖然有陽光.....但因為雲量較多,
整體感覺還是陰陰的,
一直拍不出有感覺的照片,
就換上魚眼鏡頭偷偷小作弊一下。
轉個彎,終於到今天目的地。
先來比個ya~
門口有一水池......
感覺有那麼一丁點疏於管理。
因為...非常普通~
白茫茫的天空,讓我忍不住合成上藍天....(第一張)
圖書館可以建的那麼有感覺,
真羨慕北投人,在這唸書一定都可以考試一百分。
內部的樣子也一點不馬乎,
不過我擔心的是...唸書的人會不會一直被來"參觀"的人打擾呢?
所以~蓋的太漂亮好像也是有缺點的,
沒辦法,很多事情都是一體兩面的。
試試兩張沒對到焦的感覺,
看起來還蠻舒服的,感覺像................把眼鏡拿掉的畫面。
館內,戶外的閱圖區,
讓念書念到頭痛的人,可以來戶外呼吸一下新鮮空氣~
回程的捷運車箱,
因為森林的設計,
讓車箱空間有放大不少的錯覺。
後記:
今天出來拍照,整個就是很沒fu..........
後來跑去逛了一下台北資訊展,
實現了我三營幕的夢想~~~
每天看著三營幕工作,希望以後天天都有fu!